星期五, 1月 20, 2006

香港電台將被剝皮拆骨

曾俊華局長再三強調,檢討不是針對香港電台,而是整個公共廣播服務,他又呼籲市民不要以陰謀論觀之。這種AO典型漂亮言辭的背後,暗藏殺機。

港台作為香港唯一的公營廣播機構,亦是公共廣播服務最大提供者,今次檢討,不是針對香港電台,還會針對誰?由曾蔭權先生競選時針對港台的言論,到主事長官對具體節目的指示,再到高官們對香港電台的咬牙切齒,一切都事前張揚,有言在先,如果今次檢討不是陰謀,便是陽謀。

什麼陽謀?只要看看政府向傳媒發放的背景資料就知道。文件將公共廣播定位為「透過分配公共資源作出的一種市場干預」。文件又引述商營傳媒的批評,「公營廣播機構偏離其公營服務範疇……扭曲競爭」。把公共廣播放在私營廣播的對立面作負面界定,彷彿公共廣播的存在是多餘的,對廣播市場是一個負累。

檢討委員會的七位成員,恍如七劍下天山,對山下的情況隔了幾重。他們絕大部分對公營廣播毫無切身體會,無法親身確認公營廣播的存在價值。他們只能根據自己在私營機構的經驗,跟從官員們的既定思路,從競爭、從市場、從架構、從財政去理解公營廣播。公共廣播的核心價值將被忽視,公共廣播從此會被邊緣化,變得可有可無。

況且,公共廣播也不一定只由「不聽話」香港電台來做,文件不是說得很清楚嗎,「使更多不同廣播機構參與,透過相互競爭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節目,從而使公共廣播服務更多元化」,將港台剝皮拆骨,然後分而治之,不是更容易控制嗎?

長官們意志早已非常清楚了。有些節目,私營機構在做,而且做得很好,香港電台何必與民爭利?其實這也正正是整個檢討的主旋律。個別節目的存廢,檢討委員會當然不會管得太具體,但什麼類型節目應該多點少點,根據這些抽象原則,當局就可以手起刀落,堂而皇之將不中聽的節目殺於無形。

9個月後,檢討完畢,落實建議,如果港台還存在的話,規模將大大縮水,而香港電台的上面,會多了一層管理架構,監管著港台的編輯政策。編輯自主,將會問天才可以拿得到。

明報 2006-01-20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